猪“养生”当论食补

核心提示:  猪养生理念的提出并非一时兴起,而是对人养生理念的一种借鉴。养生最早见于《庄子内篇》,所谓生,生命、生存、生长之意;所
       “猪养生”理念的提出并非一时兴起,而是对人养生理念的一种借鉴。“养生”最早见于《庄子·内篇》,所谓“生”,生命、生存、生长之意;所谓“养”,保养、调养、补养、护养之意。所以中医养生理念中饮食非常重要,《周礼·天官》记载有“食医”专门研究饮食养生。与此同时,古代著名医学家孙思邈认为“凡欲治病,先以食疗,既食疗不愈,后乃药尔。”在讲究保健与健康生活的今天,食疗经济安全、简便易行、又没有毒副作用,是解决亚健康状态的重要方法。所以食疗和食补的意义显得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重要。谈到食疗和食补养生就不得不提“药食同源”,因为它是我国中医药学养生的最基本理论之一。

  食补保健的历史源远流长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药食同源”的理论源远流长,上古时期关于“神农氏”的传说,就反映了中华先民对食物和药物功用的探索,认为很多植物可以身兼“药”“食”两职。那么,什么叫“药食同源”呢?“药食同源”理论认为许多食物同时也是药物,同药物一样能够防治疾病;同时凡是中药,都可以食用,只不过在量上要把握而已。所以严格地说,在中医药学中,药物和食物是不分的,是相对而言的。《黄帝内经太素》一书中“空腹食之为食物,患者食之为药物”,就反映出中国传统养生文化中“药食同源”的思想。

  在“药食同源”、“寓医于食”的基础上,我们祖先把“美食养身”和“防病治病”两者相互结合,溶为一体,创造了“中国食疗学”。早在春秋战国时代,《黄帝内经》中就有“食饮有节,谨和五味”的至理名言,文中“虚则补之,药以祛之,食以随之”等句,指出患者在治疗过程中不能单靠药物,必须密切配合饮食调理。当时的名医扁鹊也认为,饮食调理是医疗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唐代孙思邈所著《备急千金要方》中已设有“食治”专篇,收载药用食物154种。此外,《儒门事亲》一书还指出“养生当论食补”。

  从中华民族医学发展史中不难看出,中医学非常重视“营养”,并清楚地认识到通过摄取食物获得营养的重要性,认为每一种食物中都含有“精微”物质,所谓“后天之精”,即“水谷之精”。从营养学角度出发,采用食物以调养脾胃之气,是中医营养学的重要内容。

分享给身边的朋友
科技推荐
大蒜防治鱼病七法

大蒜防治鱼病七法

藕田养鱼的高效种养模式介绍

藕田养鱼的高效种养模式介绍

茭白与黄鳝套养技术

茭白与黄鳝套养技术

西红柿“空心果”的防治

西红柿“空心果”的防治

“地膜茶”栽培技术

“地膜茶”栽培技术

茉莉花栽培技术

茉莉花栽培技术

茶叶凹沟深栽法的应用技术

茶叶凹沟深栽法的应用技术

提高甲鱼饲料利用率

提高甲鱼饲料利用率

科技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