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公菊优质高产栽培技术

核心提示: 前几年,为了增加农民收入,我县积极调整种植业结构,引进陶公菊栽培,由于用苗量大、成本高,产量低、效益差,面积难以扩大
         前几年,为了增加农民收入,我县积极调整种植业结构,引进陶公菊栽培,由于用苗量大、成本高,产量低、效益差,面积难以扩大,产业难以形成。2010年,我们采取二次压条和二次摘心打顶技术,将每亩苗数减少一半、成本降低一半,但产量和效益却增加了1倍,亩产量达到1000千克,亩收入达到7000余元。同时,田间还可以套作榨菜,冬季每亩又可增加4000余元收入,提高了复种指数和经济效益。

  通过2010年的示范试种,2011年我地陶公菊面积达到667公顷,农民初步掌握了其种植技术。经国家水产品及加工食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检测,生产出的陶公菊符合GB/T18862-2008特级标准要求。两年的种植实践证明,我县的土壤、气候条件适宜种植陶公菊,而且经济效益明显,农民增收显著,因此是农民致富的好项目。现将其优质高产栽培技术总结如下:

  陶公菊生长发育适宜的气温为15~27.7℃,埋入土中的地下茎在极端最低气温≤-9℃也能安全越冬,耐旱不耐涝,一般要求年降雨量为1000毫米左右,从栽植到初花170天,初花期在10月22日,盛花期在11月5日,谢花期为11月18日,花期24天。

  1. 精细整地 选择土壤肥沃、土层深厚、排灌方便、水源充足的砂质壤土田块,严禁在荒山、荒坡和旱地种植。采取精耕细耙,每亩施入有机肥2000千克,提高土壤肥力。每畦宽1.2米,沟宽0.3米,将畦面整成龟背形,每亩用除草剂二甲戊灵(施田补)150~200毫升喷雾畦面。

  2. 品种选择 选用小白菊(又称小洋菊),其植株茎梗较细,腋芽带紫色,分枝分杈力强,为匍匐型生长,适应性强;叶片较小,微带紫色;蓓蕾多,花型小,花瓣短而厚实,色泽洁白,花香浓郁,冲泡后滋味甜润爽口;从栽种到盛花期约需197天。

  3. 苗木假植 苗木运来后,如劳动力不足,不能及时栽植,就要尽早打泥浆,然后进行解捆分开假植,培土浇水,保持苗木水分,以减少死苗、烂苗、干苗等现象。

分享给身边的朋友
科技推荐
大蒜防治鱼病七法

大蒜防治鱼病七法

藕田养鱼的高效种养模式介绍

藕田养鱼的高效种养模式介绍

茭白与黄鳝套养技术

茭白与黄鳝套养技术

西红柿“空心果”的防治

西红柿“空心果”的防治

“地膜茶”栽培技术

“地膜茶”栽培技术

茉莉花栽培技术

茉莉花栽培技术

茶叶凹沟深栽法的应用技术

茶叶凹沟深栽法的应用技术

提高甲鱼饲料利用率

提高甲鱼饲料利用率

科技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