豇豆白粉病

核心提示:病原及主害蔬菜 下列白粉病病原均属子囊菌亚门真菌。(1)Sphaerotheca fuliginea(Schlecht)Poll.称单丝壳白粉菌,异名s.cucurbi
        病原及主害蔬菜  下列白粉病病原均属子囊菌亚门真菌。(1)Sphaerotheca fuliginea(Schlecht)Poll.称单丝壳白粉菌,异名s.cucurbitae(jacz.)Z.Y.zhao称瓜类单丝壳菌。为害黄瓜、南瓜、苦瓜、西葫芦等瓜类和豆类、茄子等。(2)Erysiphe cichoracearum DC.=E.cucurbitacearumZheng&Chen称二孢白粉菌。为害苦瓜、黄瓜、西瓜、南瓜、丝瓜等。(3)E.polygoni Dc.称蓼白粉菌。为害豇豆、蚕豆、扁豆、菜豆和番茄等。

    主要症状  (1)瓜类:主要为害叶片,其次为害叶柄和茎,整个生育期均可发病。叶片发病初期在正、背面产生白色近圆形小粉斑;后扩大连成片,呈白粉状,即分生孢子梗、分生孢子及菌丝体。后期病叶变灰白色、黄褐干枯,有时产生黄褐色至黑褐色小粒点,即闭囊壳。叶柄和茎也产生与叶片类似的白粉状霉斑。(2)豇豆:主要为害叶片。初发病多于叶背产生紫褐色斑,并覆有一层稀薄白粉;叶正面沿叶脉产生白色粉斑。即分生孢子梗、分生孢子和菌丝体。叶背面粉斑多于叶正面,发病后期叶片黄枯、脱落。

    发病条件  (1)瓜类:南方病菌以菌丝体、分生孢子在寄主上越冬或越夏;北方以闭囊壳随病残体在土中越冬。翌年初侵染由越冬病菌产生分生孢子或子囊孢子,借助风雨传播侵入;再侵染由病部产生的分生孢子借助气流传播蔓延。分生孢子萌发温度10℃~30℃,适温20℃~25c:C,病害流行温度16℃~24℃。病菌对湿度的适应范围广,相对湿度低至25%时仍能萌发,一般相对湿度45%~’75%,发病较快,超过95%则病害受抑制。一般雨量偏少年份发病较重。通风差、排水不良、氮肥过多或缺肥、生长势差的地块,发病重。(2)豇豆:南方病菌以分生孢子传播,辗转侵染为害,无明显越冬现象。北方以闭囊壳随病残体在土中越冬,翌年初侵染由越冬病菌产生子囊孢子,借助风雨传播侵入发病,再侵染由病部产生的分生孢子,借助气流传播。昼夜温差大或多露潮湿的环境,有利于发病。干旱条件下,由于菜株生长差,发病也重。

分享给身边的朋友
科技推荐
大蒜防治鱼病七法

大蒜防治鱼病七法

藕田养鱼的高效种养模式介绍

藕田养鱼的高效种养模式介绍

茭白与黄鳝套养技术

茭白与黄鳝套养技术

西红柿“空心果”的防治

西红柿“空心果”的防治

“地膜茶”栽培技术

“地膜茶”栽培技术

茉莉花栽培技术

茉莉花栽培技术

茶叶凹沟深栽法的应用技术

茶叶凹沟深栽法的应用技术

提高甲鱼饲料利用率

提高甲鱼饲料利用率

科技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