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环水养殖鳜鱼鲮鱼不仅能大幅降低发病率还能增产增效

核心提示:鳜鱼作为我国名贵淡水鱼的代表,深受广大消费者喜爱,一直是名特水产养殖中的明星品种。经过近30年的养殖实践,鳜鱼养殖技术水
       鳜鱼作为我国名贵淡水鱼的代表,深受广大消费者喜爱,一直是名特水产养殖中的“明星”品种。经过近30年的养殖实践,鳜鱼养殖技术水平也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2015年我国鳜鱼养殖产量近30万吨。鲮鱼其因具有生长速度快,耐肥水性好,群体产量高的特点,是我国南方传统池塘养殖鱼类品种之一。

    随着鳜鱼养殖业的发展,鲮鱼苗种成为鳜鱼饵料鱼的主要品种。按照平均1斤鳜鱼需摄食5斤饵料鱼计算,由鳜鱼养殖带动的鲮鱼等饵料鱼的养殖产量达到150万吨。在珠三角地区,“鳜鲮产业联盟”已经初具规模。然而传统的鳜鱼养殖因病害频发以及药物残留超标等问题已经成为鳜鱼养殖业可持续发展的瓶颈,鲮鱼更是被视为低值鱼其养殖相关技术一直没被重视。

    循环水养殖技术被认为是一种节能、高效的养殖技术已经在虾类养殖中应用与推广。近几年来,笔者在鳜鱼养殖实践以及总结清远市清城区优之源渔业专业合作社鳜鲮养殖模式发现,将鲮鱼和鳜鱼养殖池塘按照一定的方式连通,进行循环水养殖,不仅可实现鳜鱼和鲮鱼的增产增效,而且可极大减少养殖病害的发生。本文将该养殖系统称为鳜鲮循环水养殖系统。本文将重点介绍鳜鲮循环水养殖系统以及其理论依据,以期为鳜鲮生态高效养殖提供新的思路。

一、鳜鲮循环水养殖系统是传统养殖方式的突破   

  一般情况下,平均生长1斤鳜鱼至少需要消耗4.5斤的饵料鱼。根据物质守恒定律,至少还有3.5斤的排泄物或残饵进入到了水体。传统的养殖思维往往只关注到1斤的鱼,却忽视了这3.5斤的排泄废物。素不知几乎所有的病害都来自于这被忽视的3.5斤的排泄废物。在低密度的养殖情况下,这些排泄物可以被水体自我净化处理掉;然而在不断提高密度情况下,持续不断的排泄物积累,大大超过了水体的自净能力,表现为养殖水体高氨氮、高亚硝酸盐、高pH及低溶解氧,“三高一低”成为常态(见图1),而这些恰恰是鱼类致病的根源。持续的有机污染为有害细菌和寄生虫等病原体营造了天然的环境,使得病害频频爆发。于是,杀虫、消毒、杀菌,几乎成为了唯一的办法。由此可知,当前鳜鱼养殖主要矛盾在于高密度的养殖带来的水体持续营养输入与排泄物不能及时有效分解带来的病害问题。

  此外,鳜鱼以鲮鱼等活饵料喂食,大量的鲮鱼进入水体摄食藻类,也容易造成鳜鱼池塘水体中的藻类量偏低,即“瘦水”(见图2)。“瘦水”容易滋生寄生虫,而消毒杀虫则加剧了水体的恶化。病害成为鳜鱼养殖最大的风险,而药残超标将成为击垮鳜鱼养殖业的最后一根稻草。
分享给身边的朋友
科技推荐
大蒜防治鱼病七法

大蒜防治鱼病七法

藕田养鱼的高效种养模式介绍

藕田养鱼的高效种养模式介绍

茭白与黄鳝套养技术

茭白与黄鳝套养技术

西红柿“空心果”的防治

西红柿“空心果”的防治

“地膜茶”栽培技术

“地膜茶”栽培技术

茉莉花栽培技术

茉莉花栽培技术

茶叶凹沟深栽法的应用技术

茶叶凹沟深栽法的应用技术

提高甲鱼饲料利用率

提高甲鱼饲料利用率

科技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