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余苗木:开发工程载体 激活内需市场

核心提示:近3年来,江西省大余县依托县内绿色城乡建设、生态旅游建设和点缝插绿工程三大绿化工程,每年消化园林苗木850万株左右,约占全
       近3年来,江西省大余县依托县内绿色城乡建设、生态旅游建设和点缝插绿工程三大绿化工程,每年消化园林苗木850万株左右,约占全县苗木总量的35%,有效激活了苗木生产的内需动力。实践证明,大力开发绿化工程载体,以绿化工程项目来激活苗木产业的内需市场,是一条行之有效的苗木产业健康发展之路。

    “绿色城乡”广播绿荫

    无论是秋冬还是春夏,行走在大余县城乡,街区里、村庄中、公路旁等处,小叶榕、樟树、桂花、冬青等绿化树木喜应时令,或葱郁青翠或五彩尽染。大余县紧紧围绕“绿色城乡”工程建设,重点抓好城市、乡镇、村庄绿化,有力推进公路、铁路等通道两旁及山地绿化,构筑起一道道生态屏障,打造“山区森林普遍化、城镇园林精品化,大地处处披绿装、城镇处处赛园林”的生态绿化格局。围绕“森林式、环保型、园林化、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建设目标,大余县通过增加绿化总量、提高绿化质量,高品位、高标准打造赣余高速公路桉树通道、323国道樟树通道、余崇公路桂花长廊等绿化造林景观,有力提升了城市品位,美化了城乡。

    多年来,大余县以“三个明确、三个加强”思路抓好村庄绿化,古榕、桂花、竹柏、含笑、香樟等园林苗木在广袤乡村蓬勃生长。“三个明确”是明确绿化任务、明确绿化树种、明确绿化责任。在县里确定的绿色乡村建设示范点的房屋“四旁”,均要进行全面绿化;根据农村绿化习俗,县里推荐乐昌含笑、天竺葵、樟树、梅树、红叶石楠为村庄绿化树种;村庄绿化工作由乡镇、村、县直挂点单位负责,绿化资金由挂点的乡镇或单位解决。“三个加强”是加强技术指导、加强组织领导、加强督查考核。由县林业局、各林业工作站、县苗木协会负责对村庄的“四旁”绿化进行设计、指导和质量检查。

    生态旅游助推塑景造绿

    大余县是江西省生态旅游资源大县。杜鹃绽放、古道梅情、沿路桂花……大余县依托生态旅游大力推进造林塑景,有力拉动苗木内需。

    大余县的梅岭自古以来就以梅花著称,是全国四大赏梅基地之一。丰富的资源为发展生态旅游创造了优越条件。为推动生态旅游出新、出彩,大余县将造林绿化和生态建设、旅游发展紧密结合在一起,通过打造赏梅基地、桉树通道和桂花长廊等一大批造林景观,走出了一条绿化与苗木并重、绿化与造景并举、绿化与美化同步的发展新路。2014年以来,大余县在梅关——丫山国家森林公园三大景区实施了绿化造景工程。在丫山风景区,林业部门在石门口水库至丫山灵岩寺两侧种植了宽20米的桂花景观带。在景点入口处,大余县投入300万元,种植了5万多株樱花,打造“樱树花海”新景点。为打造全国最大的赏梅基地,大余县每年投入100万元在梅关风景区扩种1万株红梅、绿梅和腊梅。

    大余县是赣粤千里自驾游京珠线进入江西的第一站,也是赣州乃至江西对接珠三角的前沿阵地。大余县在完善交通体系的同时,着力打造绿化景观通道。在康大高速公路新城、青龙和大余3个出入口的连接线,林业部门按照园林标准,在可视范围内的山坡种植桉树、桂花、杜英景观苗木。目前,康大高速绿化33.2公里,全线种植桉树20.5万株,种植桂花、杜英4.6万株,形成郁郁葱葱的桉树通道。为打造绿色村庄,大余县在省道余崇线重点补植补造大桂花树,兴建6公里长的桂花通道,提升绿化工程的品味,形成点上有树、面上有林、点面结合的乡镇绿化格局。

分享给身边的朋友
科技推荐
大蒜防治鱼病七法

大蒜防治鱼病七法

藕田养鱼的高效种养模式介绍

藕田养鱼的高效种养模式介绍

茭白与黄鳝套养技术

茭白与黄鳝套养技术

西红柿“空心果”的防治

西红柿“空心果”的防治

“地膜茶”栽培技术

“地膜茶”栽培技术

茉莉花栽培技术

茉莉花栽培技术

茶叶凹沟深栽法的应用技术

茶叶凹沟深栽法的应用技术

提高甲鱼饲料利用率

提高甲鱼饲料利用率

科技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