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水水质监测引入医学用鱼青鳉鱼 北京城区自来水南水超七成

核心提示:  南水进入供水管线之前,有着三大防线:惠南庄泵站、大宁调压池和团城湖。昨日,在大宁调压池,冷冽的晴空下一泓圆形池水清澈
   南水进入供水管线之前,有着三大防线:惠南庄泵站、大宁调压池和团城湖。昨日,在大宁调压池,冷冽的晴空下一泓圆形池水清澈透亮,一位市南水水质监测中心的工作人员正拎着一根吊索取水。“这些水样要进行国标全项109个指标的检测,为了保证精度,必须现场取水。”水样取出后,分别被注入8个玻璃瓶送往实验室。

  而像这样的实验室检测每周至少一次,到了夏季次数还会增多,最频繁时每天都要检测。自房山惠南庄泵站到终点团城湖,80公里的输水干线上设置了13个取水点。自南水进京以来,水质一直平稳保持在地表二类,即高于饮用水标准。

  在大宁管理处的水质监测室里,北青报记者看到,8根粗大的玻璃管里,一种全身透明、长约2厘米的鱼悠哉地游动着。“这就是大名鼎鼎的医学用鱼——青鳉鱼,因其对水质极其敏感,就被我们当成预警员。”大宁管理处主任周文军说,水质稍有污染,青鳉鱼就会焦躁地乱窜。透明玻璃管外有微型传感器跟踪拍摄,并通过三维数据传到计算机里进行分析。如果小鱼游动的路线异常,仪器就会报警,启动人工检测。为了防止小鱼对南水产生抗体,每半个月会更换一批青鳉鱼。

  实际上,通过实验室检测、自动监测站、生物检测,再加上有突发事件时的应急检测,四大手段密切紧盯南水的水质。“三道防线中不论哪道防线发现水质异常,闸口都会立即关闭,一滴劣质水都别想蒙混过去,保证问题水不进京、不进城、不入水厂。”市南水北调办相关负责人说。

  去年,南水北调输水线上增设了3处自动监测站,每小时向水质中心传输一次数据,对水温、电导率、溶解氧、浊度和PH值五项常规参数进行监测。相关负责人指出,每个站都有8位值班人员倒班盯水质,全年24小时不离人,“哪怕是一条鱼从仪器旁游过去导致数据波动,也要立即人工复检。”
分享给身边的朋友
科技推荐
大蒜防治鱼病七法

大蒜防治鱼病七法

藕田养鱼的高效种养模式介绍

藕田养鱼的高效种养模式介绍

茭白与黄鳝套养技术

茭白与黄鳝套养技术

西红柿“空心果”的防治

西红柿“空心果”的防治

“地膜茶”栽培技术

“地膜茶”栽培技术

茉莉花栽培技术

茉莉花栽培技术

茶叶凹沟深栽法的应用技术

茶叶凹沟深栽法的应用技术

提高甲鱼饲料利用率

提高甲鱼饲料利用率

科技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