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养殖巨头对垒洋猪肉 鹿死谁手!

核心提示: 用规模化养殖积累起的成本优势,美国猪肉已然瞄准中国市场。而国内吹响的生猪进口号角,也给了美国上马新产能添了底气。了解到
      用规模化养殖积累起的成本优势,美国猪肉已然瞄准中国市场。而国内吹响的生猪进口号角,也给了美国上马新产能添了底气。
了解到,今年美国新建两所屠宰场,到2017年,美国的生猪屠宰能力将整体增长6。而从2004年至今,美国屠宰场的数量都没有增加过,也没有过12个月内连增两家屠宰场的纪录。
 
  “洋猪肉”咄咄来袭,市场会几分天下?
 
  “长期看, 洋猪肉 大量进口一方面将倒逼国内生猪产业从小、散、乱向规模化集中演进,另一方面有望真正通过规模和技术的普及压低生猪成本。”中国生猪预警网首席分析师冯永辉认为,“短期看,较高的进口量及预期将对明年生猪走势带来压力”。
 
  中国生猪需力降成本,
 
  大批“洋猪肉”正在瞄准中国市场
 
  美国肉类出口协会副总裁何嘉德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美国出口的猪肉约占美国产量的四分之一,今年出口中国的猪肉约为我们产量的3~4,占到出口量的15,并且应该还存在成长空间。”
 
  “我们获得的消息是,美国今年开始加码生猪产能,完全投入使用后,产能能多出10。”冯永辉告诉记者,“并且美国也在增加屠宰场,屠宰场明年便可投入使用,养殖量和屠宰量都要上去了。”
 
  冯永辉说:“我们有理由认为这些新上马的产能是觊觎中国市场,因为美国允许瘦肉精使用,而中国不允许,这个养殖场如果不使用瘦肉精,那么便很有可能是准备接受中国的订单和检验检疫。”
 
  在业内人士看来,“洋猪肉”围攻下,本地猪肉突围的唯一路径就是降成本。
 
  重庆某贸易公司的周先生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今年,国内猪价到五六月份的最高峰后出现下跌,这让许多以囤货为主的贸易商亏钱。可以说今年7月后猪肉到岸的囤货贸易商,都存在亏钱现象。”
 
  何以囤洋猪肉的进口贸易商反而亏钱了呢?
 
  温州某贸易公司的吕先生告诉记者:“进口猪肉的企业有三类,一类是看准差价进口囤货以赚钱的贸易商,一类是进口猪肉以备自己加工使用的加工厂,还有一类是帮批发商进口猪肉的贸易商,批发商拿到进口猪肉后再利用自己的渠道将进口肉卖出。”
 
  “对加工厂而言,其利润不直接体现在两国猪肉价差上,而是最终产品,因此这一类进口较为稳定;对囤货贸易商而言,由于进口猪肉进入中国的成本大致是固定的,大约是12的关税、13的增值税以及不到5的运费,也就是说,我们可以十分粗略地推断出,当中国的生猪养殖成本与美国相比是1.3:1时,进口利润就比较低甚至没有了,这就足以撇掉那些伺机进口囤货的投机贸易商。”吕先生说,“对于帮批发商进口猪肉的贸易商而言,这一环节的利润较低,一个20多吨的货柜大约纯利润只在5000多元。”
 
  那么,国内规模化养殖场的成本如何呢?根据温氏集团披露的上半年财报,温氏上半年共出栏生猪804.89万头,营业成本为1371元/头,如按每头生猪出栏体重为220斤计算,则其上半年生猪出栏营业成本约为每斤6元。
 
  冯永辉分析称:“对于赚取差价的囤货者而言,价差就体现在进口猪肉产品含税后到岸价与国内猪肉产品的差别,而根据具体不同的种类,如肋排、后臀尖等不同部位,价差也会各有不同。实际上,当中国猪肉产品的成本足够低,就可以对进口猪肉形成一定的阻滞作用。计算进出口国国内及我国入关后的运输、存储、销售环节的费用之后,我国规模化生产的生猪及猪肉产品还是具有比较优势的,也就是说,降成本需要用规模化来实现。”
 
  巨头“逐鹿”规模化发展
 
  农业部畜牧业司司长马有祥曾表示,与欧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生猪养殖的劳动生产率、饲料转化率、母猪生产力水平较低,生产成本较高,没有竞争优势。马有祥说:“规模化水平提高了,保障稳定供给的产业基础就稳固了,同时可更好地避免散养户发展的盲目性,减少一哄而上、一哄而下的现象。”
 
  “散户多会造成信息传递冗杂多,猪肉价格剧烈波动,也就出现了 猪周期 。”冯永辉意简言赅,“中国的 猪周期 现象,与欧美相比都属罕见。同时,大量养殖散户的存在,又推高了全产业链的成本,也就是说,兽药饲料厂家不得不耗费大量人力追着这些养殖户推销。散户难以抱团,又造成与屠宰企业的对接变成一种大范围的博弈。”
分享给身边的朋友
科技推荐
大蒜防治鱼病七法

大蒜防治鱼病七法

藕田养鱼的高效种养模式介绍

藕田养鱼的高效种养模式介绍

茭白与黄鳝套养技术

茭白与黄鳝套养技术

西红柿“空心果”的防治

西红柿“空心果”的防治

“地膜茶”栽培技术

“地膜茶”栽培技术

茉莉花栽培技术

茉莉花栽培技术

茶叶凹沟深栽法的应用技术

茶叶凹沟深栽法的应用技术

提高甲鱼饲料利用率

提高甲鱼饲料利用率

科技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