蔬菜产业要“后劲” 科技还须更“给力”

核心提示: 蔬菜是湖南省农业中的第一大产业。我们在蔬菜资源鉴定保存、繁殖利用、品种选育上,取得了一定成绩,但要以蔬菜产业助力乡村振
 蔬菜是湖南省农业中的第一大产业。我们在蔬菜资源鉴定保存、繁殖利用、品种选育上,取得了一定成绩,但要以蔬菜产业助力乡村振兴,还有很多急需解决的共性问题。”6月23-24日,在长沙举行的“乡村振兴 蔬菜助力”全国蔬菜学术交流会上,中国工程院“辣椒”院士邹学校,向科技日报记者表示。

俗话说,宁可三日无荤,不可一日无菜。蔬菜对人们的重要性,无须赘述。蔬菜也是湖南省的主要经济作物。该省蔬菜播种面积达123.9万公顷,总产量3481万吨,蔬菜总产值1044亿,占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的21.3%。

湖南省农科院蔬菜研究所所长马艳青向记者“交底”:为保障湖南蔬菜产业发展,该所自1990年就启动了首次大规模、系统的蔬菜品种资源调查,将湖南省1104份品种“入编”中国蔬菜品种资源目录。同时,还对35种主要蔬菜的858份品种进行了田间鉴定,对野生蔬菜资源进行了专题调查,抢救了部分濒于丢失的珍贵品种,编写了11份资源目录,7份品种志,5份品种资源集,大大丰富了我国蔬菜种质资料宝库。2015-2017年,蔬菜所共收集蔬菜种质资源1903份,繁殖保存蔬菜资源1265份,鉴定评价资源1162份。特别是,该所通过资源研究,在辣椒优异种质资源利用上获重大突破,其推出的湘研辣椒,在上世纪90年代,就获年推广种植面积近13.34万公顷,占全国杂交辣椒种植面积的80%以上,种植区域遍布全国。

尽管成绩突出,但邹学校、马艳青认为,蔬菜行业仍存在诸多急需解决的共性问题。以湖南为例,蔬菜产业发展,组织化程度低。产业化水平不高,蔬菜经济合作组织数量少,产前、产中、产后衔接不紧密,常出现“好产不好卖”现象,这也与生产、科研与技术推广衔接不紧密有关。

“蔬菜基地建设扶持力度也不够。”马艳青说。目前,蔬菜生产主要靠农户自身投入,存在菜地基础设施不配套,日光温室、大棚等设施简陋,抵御自然灾害能力弱,带来蔬菜生产基本处于粗放经营的状态。“蔬菜的科研推广、加工流通、农用工业等发展缺乏资金支撑,优惠政策、资金扶持到位艰难,直接影响了蔬菜产业的发展后劲。”

另外,蔬菜储藏、运输、加工、保鲜等科技能力也不足。“湖南80%的外销蔬菜是南下广东,主要是4-10月的高温季节。但是冷藏设施普遍缺乏,严重制约了湖南蔬菜产业化水平的提高和外销蔬菜的发展。”马艳青补充。

邹学校也表达了同样的担忧。湖南是全国蔬菜生产大省,但高标准蔬菜基地较少、投入严重不足,缺乏知名品牌和大型龙头企业,导致湖南蔬菜生产组织化和产业化还处于起步阶段,蔬菜产销缺乏竞争力,特别是蔬菜外销和出口率低。诸多因素,让蔬菜生产大省,被累及成了蔬菜出口较落后的省份之一。他建议:

合理确定各优势产区蔬菜生产发展重点,使各蔬菜品种、种类逐步向优势区域集中,重点建设湘南南销出口蔬菜区、夏秋优势蔬菜区、冬春优势蔬菜区、环洞庭湖水生蔬菜区、环洞庭湖南瓜、冬瓜等瓜类区、特种蔬菜区和食用菌区;

针对湖南蔬菜精深加工和保鲜储运落后状况,大力扶持龙头企业新产品、新装备、新工艺开发,加强蔬菜半加工及深加工技术研究,着重发展干鲜蔬菜的保鲜、储藏及精深加工,并实施“净菜保鲜工程”,和建立蔬菜高效、节能的贮运保鲜加工技术体系和设施体系;

实施“科技兴菜工程”,培育具地方特点的优良蔬菜新品种,选育保护地专用优质高效品种、抗逆性强品种、适于不同用途的加工专用品种和出口创汇的优质耐贮运新品种,加强国内外优良种质资源的引种推广工作;

同时,积极培养新型农业科技人才和掌握现代蔬菜栽培技术的新型菜农,提高技术入户率,为蔬菜产业给力乡村振兴,提供人才支撑。
分享给身边的朋友
科技推荐
大蒜防治鱼病七法

大蒜防治鱼病七法

藕田养鱼的高效种养模式介绍

藕田养鱼的高效种养模式介绍

茭白与黄鳝套养技术

茭白与黄鳝套养技术

西红柿“空心果”的防治

西红柿“空心果”的防治

“地膜茶”栽培技术

“地膜茶”栽培技术

茉莉花栽培技术

茉莉花栽培技术

茶叶凹沟深栽法的应用技术

茶叶凹沟深栽法的应用技术

提高甲鱼饲料利用率

提高甲鱼饲料利用率

科技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