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牛入托”提升奶质量 青海解决散养户养殖弊端

核心提示:因为卫生不达标,村里成吨的牛奶卖不出去被倒掉,乡亲劝我把牛卖掉,一方面我不舍得,另一方面我也知道,咱养奶牛,就是不如人家养殖
       “因为卫生不达标,村里成吨的牛奶卖不出去被倒掉,乡亲劝我把牛卖掉,一方面我不舍得,另一方面我也知道,咱养奶牛,就是不如人家养殖场的好。”48岁的青海大通县奶农冶乙亥牙说,“要是我把质量搞上去,还愁没人收?”
  2014年7月至今,青藏高原的散户奶农都经历了奶价剧跌、牛奶难卖的困境。青海省农牧厅负责人向记者介绍说,此次倒奶事件暴露出传统养殖的弊端:卫生条件差、喂养不科学、手工挤奶导致二次污染、牛奶质量参差不齐。
 
  冶乙亥牙的愿望在几天前得以实现,他所在的极乐乡收到政府免费配给的自动挤奶机。
 
  记者在塔尔镇药草滩村乳品收购站看到,由省农牧厅配发的挤奶机整齐排开,可容纳20多头奶牛同时挤奶。牛奶顺着封闭管道直接进入奶罐,瞬间冷却到零下4摄氏度。牛奶从挤出到运走,不超过两个小时。
 
  “挤奶机快得很,挤一头牛只用5分钟,挤出的牛奶很干净。乡亲们都抢着学操作方法,都盼着咱们的牛奶能卖出个好价格。”冶乙亥牙说。
 
  “如今每天早晚,奶站前总会挤满牵牛来挤奶的奶农,家远的我们就派出移动挤奶车挨家挨户地挤奶。”奶站负责人陕生云说。
 
  药草滩村奶农马明家里也有一台崭新的挤奶机:“前天刚发下来的,还没来得及培训使用技能。现在机器挤的奶收1.4元/斤,手工挤的才1.2元/斤,我想赶快学会操作。听说有的奶农宁可自己凑钱也要买挤奶机。”
 
  大通农牧与扶贫开发局畜牧兽医站站长赵志刚告诉记者,除了推广机械挤奶机,今年开办的“托牛所”也能帮助奶牛解决散户养殖水平不高的难题。
 
  “托牛所”里究竟有个啥名堂?记者来到石庄镇的一个畜牧养殖合作社。负责人马海清“命令”记者在消毒灯下站满3分钟后,才推开养殖车间的大门。
 
  只见20多头奶牛正悠闲地或趴或站在饲料槽前,槽内却只见清水不见饲料。“还没到‘饭点’呢,这些都是奶农送来托管的牛,统一喂青贮饲料,用机器挤奶,牛奶直接被乳品代理商拉走。”
 
  “只要我精心喂养,除了给奶农分红5000元,每头牛1年给我带来2000多元的利润不成问题。你看这20头奶牛来了1个月,产奶量比之前提高80多斤。”马海清说。
 
  “托管后我的奶牛生病了怎么办?”1名前来咨询托管的奶农问。“奶牛托管前要上保险,要是病死了由保险公司和牧场主承担大部分。”赵志刚说。
 
  “那我就放心了。之前乳企测试我家的牛奶发现不达标停止收购,这半年多家里大人小孩都在拼命喝牛奶。今后有了专家给咱养牛,我们也能少喝点,多卖点。”奶农的话引起在场人的一片笑声。
 
  “2015年初‘奶牛入托’计划正式实施,这种类似奶牛养殖合作社模式的养殖方式不是最新的,但是目前提升牛奶质量最有效的方法。今年将建奶牛养殖小区、托牛所、规模养殖场10个,建设机械化奶站5个、标准化奶站10个,加快挤奶、贮存、运输设施建设。”农牧厅负责人说。
 
  “几年来,我国频繁引发倒奶风波,影响的总是养殖散户,这说明传统养殖已经渐渐被市场淘汰,走规模化现代养殖是必然的。我们现在就处在探索成功经验的路上。”青海大学畜牧兽医科学院副院长刘书杰说。
 
  “我们要让乳品企业看到,散户养殖中不卫生、难操控的问题正在慢慢成为过去,虽然不能立刻实现全部规模集约养殖,但我们正以快马加鞭的速度向这个目标前进。”赵志刚说。
 
  “传统养殖方式几十年没变,确实行不通了,科技越来越进步,我们也得跟上,你说对不?是时候该变一变啦。”冶乙亥牙和老乡笑着说,目光中透着满满的期盼。
分享给身边的朋友
科技推荐
大蒜防治鱼病七法

大蒜防治鱼病七法

藕田养鱼的高效种养模式介绍

藕田养鱼的高效种养模式介绍

茭白与黄鳝套养技术

茭白与黄鳝套养技术

西红柿“空心果”的防治

西红柿“空心果”的防治

“地膜茶”栽培技术

“地膜茶”栽培技术

茉莉花栽培技术

茉莉花栽培技术

茶叶凹沟深栽法的应用技术

茶叶凹沟深栽法的应用技术

提高甲鱼饲料利用率

提高甲鱼饲料利用率

科技排行